400-968-7939   
页面位置页面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能源管理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发布时间:2022-06-23 阅读量: 作者:北京四方远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我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其次要保证能源安全。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产业链日渐完善,国产制造加工能力与日俱增,同时碳排放量加速攀升。但我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发展低碳经济,重塑能源体系具有重要安全意义。 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碳减排,主动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积极布局碳中和,已具备实现碳中和条件。
政策解析

       国家提出新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这一概念的提出将重构我国的经济版图,也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主要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分别降低13.5%、18%。第三十九章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坚持生态优化、绿色发展,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第九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等相关标准的要求,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负责组织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工作。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低碳发展,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总体发展战略的定位中,重点明确的目标。对于一般企业而言,一方面重点推动终端节能和再电气化,另一方面尽快导入清洁能源,这是实现碳中和长远目标的关键步骤之一。因此,不管是基于治理层面还是技术层面,都依赖于我们制度的建设和政策体系的支撑。


未来40年中国的能源、产业、消费和区域结构将发生重大的调整。
       (1)能源结构方面,为实现“碳中和”,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在能源中的比重将大幅提升,预计整体比重将从目前的10%以内提升至70%以上,平均每年提升1.5至1.6个百分点的比重。
       (2)产业结构方面,将从碳排放和碳吸收两个方面产生影响。从碳排放看,能源的制造业属性凸显,新能源产业链比重上升;清洁设备及环保产业需求长期向好,产业比重上升;新能源汽车行业替代传统汽车行业。从碳吸收看,森林相关产业比重将进一步提高。
      (3)消费结构方面,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消费普及。

      (4)区域方面,能源中心将由中部地区(山西、陕西、内蒙古)向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扩散,西部将成为重要的能源中心。


企业应该如何助力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已给出明确思路:鼓励用能单位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使之有效运行。作为系统、科学的国际通用方法,能源管理体系可以成为企业节能提效的重要抓手。
能源管理体系能干点啥?

       节能提效,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是我们的目标。建立并有效运行能源管理体系,对碳达峰、碳中和有着意义深远的作用。不断提升能源管理能力,从校园、医院、商业综合体等领域到工业、交通等领域,实现从零碳建筑、零碳社区到零碳区域、零碳城市的飞跃。


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意义及战略规划用途
1、规范节能行为,建立节能的自律机制
      通过建立、实施并保持能源管理体系,研发并实施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节能意识,提高企业能源的有效利用。通过标准的约束、规范等一系列扎实的活动,最终使企业逐步建立起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节约能源的自律机制。
2、可制度化地把节能减排工作上升到战略高度
      依据标准规定的要求建立和运行能源管理体系,从体系的全过程出发,遵循系统管理原理,通过实施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可在企业内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体系。标准注重建立和实施过程的控制,使企业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不断优化,通过例行节能监测、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企业能量平衡统计、企业能源审计、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自我评价等措施,不断提高能源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对能源管理全过程进行控制和持续改进,实现国家规定的节能减排目标。
3、有利于企业内部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准确地贯彻落实
     通过能源管理体系建立一套科学、明确、可操作的标准化,将有利于节能目标分解落实和考核,有利于国家政策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有利于企业内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准确地贯彻落实。
4、提升企业的效益和水平
1)提高企业整体的能源效率和经济效益。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将企业管理能源的视角从单一的产品或者企业单元的效率转向整个企业的能源效率,从而拓宽了视野,有利于促进企业整体能源效率的提高。
2)保障企业能源管理的合规性。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要求企业能源管理工作符合国家能源方面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从而促使企业有效地贯彻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促进节能目标的实现。
3)提升企业能源管理的技术水平。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企业产品和过程设计中,充分考虑能源的合理利用,借鉴节能新技术和方法、最佳节能实践和经验等,促进企业能源管理技术水平的提升。
4)建立高效运行的能源管理结构。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解决了传统的能源管理方式中“职责不清、结果不明、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可建立和完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能源管理结构。
5)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效益。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采用低成本甚至无成本的管理手段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1)增加抗击能源价格上升的能力。
     有助于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降低生产过程的能源使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能源价格上涨时保持竞争力。
2)有利于企业获取外部资源。
      满足外部利益相关方(客户、政府、银行等)的要求,有利于企业市场开拓、外部融资和吸引投资。
3)有利于获取国家政策支持。
      配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完成节能指标,可获得国家各类奖励和财税政策支持。
6、赢得良好的社会形象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并获得第三方认证,易于获得外界对企业的能源管理工作和自律机制的认可,有利于企业赢得节能减排、环境友好及可持续发展的声誉,从而获得良好社会责任形象。

      能源管理体系就是运用管理手段、系统思想、过程方法、PDCA途径和持续改进,对所控制的对象进行系统的控制管理,它为企业能源管理提供了基本准则,使企业建立测量、管理、改进能源管理的体系,并使之规范化、文件化。它强调能源管理的透明度,覆盖组织与能源管理有关的内部过程和外包过程,是组织明确企业能源管理的过程和应关注的重点,对强化结构节能与技术节能,促进企业构建长效节能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标签: ISO9001质量管理